胃穿孔的症状和危害
胃穿孔是溃疡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。可引起大量胃肠液流入腹腔,引起化学性或细菌性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典型症状包括突然、剧烈的腹痛,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开始,逐渐蔓延至整个腹部,如恶心、呕吐、烦躁、脉搏加快、血压下降; “膈下游离气体”,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,胃穿孔不仅见于溃疡病患者,也可能继发于胃肠道肿瘤、炎症、外伤或伤寒等40岁以上的患者。
无明显溃疡病史,但出现贫血、进行性消瘦、黑便等症状的人群,一旦确诊,应警惕急性胃癌穿孔的可能 需立即手术,特别是大餐后发生穿孔,常伴有弥漫性腹膜炎,应在6~12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,预防胃穿孔的关键是避免暴饮暴食,按时定量。
细嚼慢咽,避免吃粗糙、生冷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辣椒、浓茶等。
并停止吸烟和饮酒。
疼痛剧烈时,可以适量喝豆浆或牛奶,但不可过量。
一旦病情好转,即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,但应避免过度饥饿。
胃穿孔的发生与胃的机械扩张有关。
通常,胃通过平滑肌收缩移动食物。
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会导致胃壁过度扩张和变薄。
随后的弯腰、下蹲、提重物等动作,会增加腹压,使胃壁变薄,容易造成穿孔。
急性胃穿孔的诊断要点包括既往有胃病史、剧烈而持续、刀割样腹痛、恶心呕吐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冰凉、心悸气短、脉搏数、血压下降、腹部僵硬、 ETC。
急性胃穿孔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、溃疡病史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。
当估计穿孔很小并且闭合的可能性很高时,病史较短的年轻患者可以尝试非手术治疗。
但对于老年患者、病史较长、穿孔难以闭合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,则需要手术治疗。
胃穿孔检查方法
胃穿孔的检查方法如下: 1、体格检查:胃穿孔时,患者会感到上腹部明显疼痛、反跳痛和腹肌紧张。叩诊可见肝浊音界消失,叩诊右上腹可出现鼓音。
2.实验室检查:检查时明显发现血细胞计数增加,即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,表明存在感染。
其他感染标志物,例如 C 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,也会趋于增加。
3.肝、脾周围、肝脾下方、肝上方有积液和游离液体。
胃穿孔诊断鉴别
X线检查对胃穿孔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。
大约 75% 至 80% 的患者在检查期间会看到隔膜下方有新月形的自由空气。
该特征是诊断胃穿孔的重要体征之一。
如果患者有溃疡病史且近期有溃疡活动迹象,则怀疑会增加。
胃穿孔后,患者常出现剧烈腹痛和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,是典型的临床表现。
进一步确诊时,腹部穿刺清除含有胃肠物的消化液是确凿的证据。
这种液体的存在,加上临床症状和病史,足以得出明确的临床结论。
一般来说,综合分析X线检查结果、病史、临床表现,胃穿孔的诊断并不困难。
胃穿孔是胃溃疡最常见的类型,也是溃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。
它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性胃病之一,常发生于胃窦前壁小弯处。
溃疡穿孔的发生率占所有溃疡病例的5%~10%,约占住院溃疡病例的20%~30%,穿孔和出血约占10%。
临床上,急性穿孔很常见。
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发生率高于胃穿孔,约占所有急性溃疡穿孔的90%,多见于青壮年,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前壁。
胃穿孔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也有少数患者出现胃癌穿孔。
穿孔是季节性的,其中冬季穿孔的数量最多。